第一,互聯網基礎環境全面優化。
“十二五”期間,我國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網絡環境。網絡覆蓋更廣,中國固定寬帶接入端口數達4.07億個,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網絡基礎資源更加豐富,如網站總數357萬,同比增長86.9%。
第二,移動互聯網時代全面開啟。
“十二五”期間,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引領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第三波浪潮”。移動寬帶(3G/4G)用戶累計達到6.74億戶。手機超越電腦成為中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手機應用軟件(APP)爆發式增長,主要應用商店規模超過400萬個。
第三,網絡空間日漸清朗。
“十二五”期間,正能量信息占據網上主流。經調查顯示,80.1%網民認為網絡輿論環境明顯好轉,78%的網民認為網絡文明水平發生改觀,85.6%的網民認為網絡正能量信息日漸增加,90.6%的網民對我國網絡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第四,互聯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十二五”期間,中國互聯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位居全球前列。網絡零售交易額規模躍居全球第一?;ヂ摼W經濟在GDP中的占比持續攀升,2014年達到7%,占比超過美國。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帶動電子信息相關產業市場高速增長。中國智能手機累計出貨量超過10億部,銷售規模超2萬億元。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達到2707.2億元,年均增速達53.9%?;ヂ摼W行業促進了數據中心市場的繁榮,中國IT 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帶動服務器、存儲和基礎設施等相關市場的增長。
第五,互聯網企業突飛猛進,進入世界前列。
“十二五”期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規模迅速擴大?;ヂ摼W相關上市企業328家,其中在美國上市61家,滬深上市209家,香港上市55家,市值規模達7.85萬億元,相當于中國股市總市值的25.6%。
第六,互聯網發展惠及百姓生活。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發展簡化了公共服務流程,促進了資源均等化。微信“城市服務”已接入全國27個城市,覆蓋超1.5億用戶,提供包括交管、交通、公安、戶政、出入境、繳費、教育、公積金等16項民生在線服務。
第七,網絡文化全面繁榮。
網絡文化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88億,同比增長13倍;網絡音樂市場規模達98億,同比增長2.5倍;網絡視頻市場規模達240億,同比增長3.3倍;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1108億,同比增長1.4倍,特別是自主研發網絡游戲走出國門,收入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倍。
第八,互聯網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加快了“陽光政府”建設?;ヂ摼W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平臺,政府信息公開上網度78.1%,同比增長32.4%。移動政務客戶端發展迅猛,運用即時通信工具、社交媒體等開展政務信息服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政務微博賬號近28萬,政務微信公號已逾10萬,“兩微一端”成為政務公開的新模式。
第九,網絡空間法治化快速推進。
“十二五”期間,網絡立法進程明顯提速。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以來,頒布實施47部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占“十二五”期間立法總量的62%。
第十,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日益深化。
“十二五”期間,中國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首次提出 “中國主張”,我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國會演講時第一次提出“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發揮主場優勢,積極搭建互聯網領域國際交流的中國平臺,首次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網上絲綢之路論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