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舊動力減弱和新動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在如此重要的發展節點上,中國發展的動力構成是怎樣的?期間有哪些新的動力正在形成?
近日,《人民論壇》雜志發布“當前中國發展動力及其構成”問卷調查的結果及分析。調查對象包括黨政干部、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普通公眾共5466人。60.5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發展的動力整體上“提高了”;支撐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按照作用發揮排序,前三位依次是“互聯網+”、“新型城鎮化”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此次調查設置了9個獨立的選項,詢問受訪者其中哪些因素是支撐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并請他們按照這些動力在當前所發揮作用的充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做出選擇。
結果顯示:各選項的選擇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互聯網+”(5.52分)、“新型城鎮化”(4.93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82分)排名前三位。
事實上,“互聯網+”不僅是此次調查中的熱詞。自李克強總理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以來,它便成為2015年的年度熱詞。李克強明確指出,推進“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在總理的視野中,“+”號后面是廣闊的天地,意味著升級發展的巨大空間。他指出:“中國有近7億網民,互聯網市場巨大。集眾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發揮‘中國智慧’的疊加效應,通過互聯網把億萬大眾的智慧激發出來?!?/FONT>
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具有穩固的動力基礎固然重要,但人們對于國家未來發展的預期樂觀與否,也會對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引領未來的經濟社會走向。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某些國外媒體開始頻繁唱衰中國,有些甚至在國內引發廣泛爭論。值得欣慰的是,此次調查顯示,這些唱衰中國的聲音,并未影響到公眾對于中國經濟的理性預期。